在市场经济体制下,市民社会生活与交往日趋繁荣与复杂,这是运用公序良俗原则的社会基础。公序良俗来源于民事法律调整的固有缺陷,即市民社会生活交往的广泛性、复杂性、不稳定性与法律的不可穷尽性之间的矛盾。公序良俗原则的任务则是解决这一矛盾,以弥补法律的不足,维护社会公共利益,实现社会正义。
(资料图)
找法网提醒你,从上述内容我们可以看得出来公序良俗更多的是规范一个人的社会道德,当触犯到有关道德规范的问题,就可能违背公序良俗。
二、目前,中国学者参考国外判例学说,将违反公序良俗的行为类型化为10种。该类型已经为最高人民法院法官著述采用。可操作性较强。
1.危害国家公序型,比如以从事犯罪或帮助犯罪行为为内容的合同。
2.公害家庭关系型,比如约定断绝父子关系的协议。
3.违反道德型,比如以性行为为对价获得借款的合同。
4.射幸行为型,如赌博有,巨奖销售变相赌博等。
5.违反人权和人格尊严型,比如过分限制人身自由换取借款的情形。
6.限制经济自由型,比如利用互相借款扩大资金实力以分割市场、封锁市场的协议。
7.违反公平竞争型。
8.违反消费者保护型。
9.违反劳动者保护型。
10.暴利行为型,比如民间借贷中约定的高额利息等。
三、公序,指公共秩序,是指国家社会的存在及其发展所必需的一般秩序;良俗,指善良风俗,是指国家社会的存在及其发展所必需的一般道德。公序良俗指民事主体的行为应当遵守公共秩序,符合善良风俗,不得违反国家的公共秩序和社会的一般道德。
根据学者的研究,公序良俗原则起源于罗马法。在罗马法上,所谓公序,即国家的安全,市民的根本利益;良俗即市民的一般道德准则,二者含义广泛,且随时间的不同而不同,非一成不变。违法公序良俗的行为在法律上是无效的。近现代许多国家和地区的民事立法都明文规定了这一原则。